今天我出镜:王明中:把勤勉写在大地上

发布日期:2023-05-24 浏览次数:作者:顾兴林 编辑:顾兴林 审核:顾兴林

他虽然只有五十出头,可常年的风吹日晒雨淋使他皮肤黝黑粗糙,显得苍老了许多。可一旦走进田间地头,他就全身充满了力量,他,就是“江苏农垦最美人物”称号获得者,苏垦农发复合型产业工人标兵,苏垦农发云台分公司第三生产区副主任王明中。

在云台分公司提起王明中,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他勤于学习、善于创新、精于管理,一年时间就把一个贫瘠落后、产量与效益低下的大队,打造成分公司名列前茅的高产高效集体,人送外号:四勤干部。

临危受命,勇挑重担。七大队又称小凉地,寓意土地荒凉盐碱严重,加上排灌设施落后,多年来麦稻产量和经济效益一直位于云台分公司各大队的未游。是一个让领导头疼,职工又不愿意干的单位,换任了几任主管,效益一直在低谷中徘徊。2018年2月,领导准备调任王明中到七大队当队长,当时有的同事劝他不要去,认为那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干不出什么业绩。但王明中却说,土地对每个根植它的人回馈都是平等的,关键是你对它付出了多少,义无反顾接过领导交给的重任,也揭开了他在七大队改天换地谱新篇的序幕。


IMG_9236.JPG


勤思善学,提升自己。王明中原来只有高中文化,他深知抓好现代农业管理要有丰厚的文化知识作为支撑,一方面他报考了淮阴工学院农学大专班学习农业管理专业知识,一方面积极参加分公司组织的各类农业技术培训,主动向管理经验丰富的老队长讨教,同时结合七大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精准的管理措施,这为七大队实现华丽转身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勤思善谋,洞悉队情。王明中到七大队第一件事就是把每块条田、每道沟渠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那块地不平整落差多少那里易积水,那道沟不深不通不直排灌不畅、那道闸门是坏的,那个过水管道不通,他都了解得烂熟于心,全大队53道条田王明中基本做到每天走一遍,他常说,只有勤走你才能了解到全大队每天的生产情况、作物长势长相,指挥管理才能做到未雨绸缪、从容不迫,用工才能科学合理,才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效益。他善于根据不同条田、不同作物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地质差僵苗不长的条田肥料前移,前重后轻,因地施肥,然后再把地质好的条田肥料转一部分到地质差的田块,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因田施策,实现每个条田平衡生长,平衡增产。

勤思善管,节本增效,实现农业高产高效一要抓产量二要抓节本,王明中在狠抓在田管理、精细管理的同时,千方百计降生产管理成本,往年一直困扰七大队成本居高不下和产量低走一个最大难题就是草害,有时一天仅水稻人工拔草就需雇佣上百人花费数千元,他大胆革新,改变种植模式,利用摆栽秧无缓苗期、活棵快的特点,把草荒田块全部改为摆栽秧模式种植,这样不仅能够在种植前进行有效的第一遍封闭化除,栽后又能够及时进行茎叶化学处理,把杂草控制到最低限度。对极少量顽草再结合人工拔除,这项措施立马收到了实效,一举把草荒彻底清除,2019年仅人工拔草一项就为大队节省费用4.68万元。大队生产农具旧了、坏了,他就动手自己做、自己修,不仅花费少而且实用。原来大队一直使用是水泥闸板,不仅笨重而且易损坏,每年更换费用惊人,他就自己动手做22块木头闸板浸上油,还研制出移动式快速升降装置,每升降一次仅需5分钟,极大地提高工作了效率,减少人工费用支出。

勤思善行,关爱职工。王明中在抓好单位生产管理的同时,也时刻把职工生活放在心上。该大队困难职工顾波,一人拉扯着两个孩子,而且又都是在校学生,顾波本人又没有正当职业,平时靠打零工维持,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经常唉声叹气,王明中调任七大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经常到他家谈心。建议顾波搞浅水藕种植、混养鱼虾。没有投入资金,王明中想办法帮他借了一部分,找人贷款一部分,没有养殖技术,王明中就请有经验的养殖户师傅亲自上门手把手地教,还找来有关养殖学习资料让他边学边做,平时遇到什么困难王明中都及时想办法帮他解决。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顾波的浅水藕种植和混养的鱼虾喜获丰收,纯收入达十万元,顾波逢人就说,多亏了王队长啊,如今的顾波每天精神抖擞,往年的悲观早已不见了踪影。

天道酬勤,业道酬精。2019年七大队实现小麦单产1110斤、水稻单产1307斤,亩效益769元,创造了盐碱地上高产高效的奇迹,大队也被分公司授予综合先进单位一等奖。2020年、2021年、2022年又连续三年麦稻生产再创好成绩,如今的七大队已从原来的低产低效的“拖腿大队”变成了高产稳产的先进单位,王明中也先后被提拔为生产区主任助理、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