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亲密的关系,也要有界限

发布日期:2020-05-06 浏览次数:作者:bzb 编辑: 审核:


没有人能离群索居一辈子,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关系”之中。有的人似乎很难拥有让自己感到愉悦、满意、舒适的人际关系。从某种角度来说,是“界限”出了问题。

这里指的界限,是心理层面将人与人区分开的限制和边界。当人际界限非常大,让人感到有间隔、不亲密时,由于需求无法被满足,很多难题就出现了。有些人很难和他人建立亲密坦诚的关系,总是拒绝、防备他人,当别人需要自己时会觉得麻烦而想避开,自己需要别人时也会因为担心给别人添麻烦或被拒绝而不愿求助。这样的人通常属于回避型依恋,如果在婴儿时期父母无法回应需求、爱答不理,孩子慢慢就会认为“我的需求是不会被满足的”,而彻底放弃对他人的依恋和亲近的尝试,毕竟试了可能会失望、受到伤害。而不再发出亲近信号的婴儿,在成长过程中也失去了不断练习如何回应他人需求的机会,结果就是不但无法主动拉进距离,也回应不了别人主动发起的亲密信号。

也有的人似乎非常容易和他人混熟,不把别人当外人,但是人际界限很模糊,交往中总是有过界的言行,让人感到被冒犯。这就是亲密、无间的状态。这种情况常存在于伴侣、亲子、朋友间,“多管闲事”也因此而生:因为我们那么靠近、那么熟悉,我也在乎你,所以我要掺合你的事,我要替你做决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我们把“爱”和“一致”混淆了,我们下意识地认为只有保持一致才能表达爱或者证明爱。成长在权威型家庭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从小的经验告诉我们,和父母保持一致、听话,父母才会满意。这样的方式被用在他人身上,就是“你按照我的方式来”,才是亲密的表现。

上面两种相处方式都让人吃不消,太疏远没了温暖、太靠近没了自由。最让人舒服的关系,是亲密、有间:我喜欢你、在意你,希望彼此给予、扶持;同时也知道你和我有所不同,彼此尊重和接纳对方为人处世的方式。

建立亲密有间的关系,首先要弄明白自己的界限是什么,你最不喜欢他人干涉的部分是什么,比如穿衣打扮、婚恋嫁娶等;然后温和而坚定地告诉对方你的想法和需求,如“每个人对打扮有自己的品味,我也有自己的偏好,我希望你可以理解、尊重我的选择,而我也会尊重你的”。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一点:相信对方没有恶意。他们那样做、那样说是有自己的原因,并不一定是要控制或伤害我们,保持一个积极的、开放的心态去沟通。

对于喜欢插手别人事情、为他人安排的人,要相信对方有能力过得好,相信他们和你一样是有办法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的。也许会用和你完全不同的方法,也许会比你慢一些,但他们终究是有能力为自己负责的,在他们真的束手无策的时候,会主动向你求救的。

当你明确知道自己的界限,并且允许他人表达他们的界限,愿意接受每个人都不一样,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传达善意,慢慢地你自然就会拥有互相欣赏又不互相控制的关系。

选自《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