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产改专栏

职工当主角,画好产改“同心圆”

发布日期:2020-08-07 浏览次数:作者:admin 编辑: 审核:


“你看,最近大盘又涨了,我手头的公司股票也跟着升值了。”南瑞集团变电公司资深专家周桂中边滑着手机上的K线图,边兴奋地说,“之前,我们集团在国企中率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像我这样的老员工就成了第一批‘小股东’。现在,我更加体会到与集团‘同呼吸、共命运’的归属感。”

周桂中心里的“归属感”,正是近年来南瑞集团产改落地见效的生动写照。作为江苏首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试点的企业之一,南瑞集团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聚焦政治建设、问题导向、创新驱动、人才培育、家园建设,做到让职工当主角、由职工说了算,打造新时代产改的“南瑞样本”。

产业改革,最要紧的是直面一线职工的真实诉求。“产改想要有实质性的进展,精准打通堵点很关键。产业工人最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南瑞集团产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四元介绍,去年7月,南瑞集团专题开展了“产改大调研”,通过微信问卷调查、数据样本回收、数据梳理分析,从1004份有效问卷中了解到员工“心之所向”:“薪酬福利、职业晋升、在职教育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那我们就从这几点开始突破。”

围绕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职工群众尤为关心的市场化用工管控、薪酬激励机制,今年6月29日,南瑞集团将3家基层单位作为产改“试验田”,探索实施超额利润与职工分成,突破原有工资总额限制,实现多超多奖,且对一线职工的奖励额度不低于总额度的80%,让职工群众更多地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现在,一些好的科技项目或者成果,集团还鼓励我们跟投,由集团和个人共同投资,建立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如今我和企业算是命运共同体了。”南瑞集团水电公司研发人员胡波笑着说。

一流的企业需要构建一流的“人才生态”。为了提高员工“含金量”,南瑞集团与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并和南京师范大学共同成立“南瑞学院”,建立产教融合模式,为集团培养了一批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去年进入“南瑞学院”培训的南瑞研究院技术人员何国鑫,明显感受到了自己的提升与改变,“学院里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单位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双管齐下,我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同时,南瑞还发挥国网电科院作为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的优势,大力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为电力行业培养人才。今年培养硕士10人、博士16人、博士生导师2人,博士后工作站增加19人,超过以往历年总和。

为了让员工晋升通道更加顺畅,2019年12月,南瑞集团发布《南瑞集团职员职级管理工作规范》,构建了管理、专家、职员“三道并行”的网格化职业发展路径。据了解,这3个通道里职级相同的待遇基本一致,通道之间也有互转渠道,真正实现了职业有发展、事业有平台。南瑞集团营销服务中心职工廖文斌对此深有体会,“前段时间我被评为营销业务专家,收入水平和部门副经理一样,这更激励着我今后努力工作。”

服务全覆盖、维权全覆盖、关爱全覆盖,南瑞更积极维护非在编职工合法权益,做到同入党、同入会、同培训、同晋升、同考核、同报酬、同福利、同持股、同维权、同活动的“十同原则”,真正实现薪酬福利一致、工会慰问一致、政治待遇一致。“我虽然是一名非在编职工,但集团非常关心我们,让我们和在编职工,无论在政治待遇上还是物质待遇上都保持一致。”南瑞集团非在编职工张露说。

南瑞集团还创新探索出“互联网+产改”新模式,通过“我的南瑞”APP,实现响应更及时、手段更便捷、内容更丰富、措施更有效。“这个APP是集团员工的‘标配’,可以做到‘一个窗口,一键解决’。”南瑞集团运营监控中心工程师张志鹏介绍,集团员工用得最多的就是“南瑞家园”和“人资E站”两个功能,只要点一下,收入证明、在职证明就能在线办理,不用多跑腿。

产改做得好不好,职工评价最重要。南瑞集团定期开展满意度测评,让职工对产改工作进行验收,了解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集成公司一线职工赵阳洋对集团的产改工作赞不绝口:“我和我身边的同事在测评的时候都点了满意,因为这些工作是真的让我们一线职工得到了实惠,收获了成长。” 本报记者 沈佳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