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派干部助力社会组织发挥作用

发布日期:2019-01-03 浏览次数:作者:gyqzgh 编辑: 审核:

赣榆区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的各类社会组织210家,涉及劳动关系领域的有30多家,其中与服务职工群众较为紧密的有12家。

去年以来,区总工会探索工会与社会组织互派干部机制,从组织上为社会组织发挥功能作用提供组织保证,较好地促进了各社会组织功能作用的发挥,收到初步成效。

成立机构,集中办公。为了加强对社会组织工作的领导和引导,区总工会成立了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王学济任组长,分管副主席任副组长,区人社局、民政局、科技局、经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分管领导以及部分社会组织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区总工会,办公室主任由区总权益保障部部长担任。为方便联系和工作,区总工会专门安排办公场所,首批安排12家单位负责人集中在区总办公。办公室内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内容、购买服务办法等一律上墙,各类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等在各社会组织的台帐中一目了然。

互派干部,畅通联系。为了在工会与社会组织之间畅通联系,区总探索与社会组织互派干部新机制。一是把社会组织的优秀代表人物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注重把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工会负责人、具有较大号召力的工会会员代表,有计划地吸收到各级工会组织之中,发挥其对所在群体的服务导向作用,传递好党和工会组织的好声音。区总针对出缺的2名委员,将区企业家协会和心理咨询师协会推荐的会员代表作为区总工会委员,把至善工作室负责人吸纳为区总女工委员。另外还有5名社会组织或其工会组织的负责人被青口镇、经济开发区、海洋开发区工会吸收为委员。通过这一举措,引导优秀人物将工会组织声音传递到所在社会组织及职工群众,发挥其在职工群体中的服务导向作用。下一步,按照区总工会的改革方案,还将逐步安排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代表人物为区总工会兼职或挂职副主席。

二是选派工会干部到相关社会组织兼职。按照分级、择优的选派原则,由区总工会与企业、行业、区域工会或其它有关部门对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注重选派工会干部到规模较大、影响力强、联系职工较多的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兼挂任领导职务(兼职不兼薪)或进入理事会等决策层。如,经过协商,区总工会选派一名社会化工作者进入区社会组织联合会,除了履行联系社会组织职责外,还侧重引导和指导社会组织建立工会组织、开展各类服务职工活动,同时,还帮助总结经验在社会组织中推广,并向上级媒体投稿。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这名社工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的《赣榆区工会通过社会组织广惠职工》等关于工会引导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方面的稿件达10篇。区总一名部长担任区乒乓球协会副秘书长后,为区总与乒协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不仅及时掌握乒协的工作动向,还促进了区职工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强化引导,发挥作用。面对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无从下手”这一情况,互派的干部利用自身“身兼双职”的优势,在工会与社会组织之间“来回穿梭”,较好地发挥了联络员、指导员、宣传员和“运动员”“四员”作用。在面上工会尚未展开之前,他们注重培育典型,利用典型示范带动。

区心理咨询师协会开展的心理健康援助“六进”(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会组织)活动、区至善社工对离婚夫妻干预行动、区义工协会组织开展“冬日暖阳”爱心活动等,都是互派干部推出的典型。其中,区总工会女工委员、区至善社工姜在艳,带领成军、施玉娟等30余名志愿者,进驻到区民政局,共接待156多对准备离婚夫妻,成功干预76对,志愿者尚莉莉、吕琴配合区法院成功劝解三例,一例荣获全省十大典型案例。这些各具特色的典型经验,为各社会组织开展工作树立了标杆,打造了样板。互派干部及时建议区总和社会组织联合会利用座谈会和观摩会等进行总结和推广。区企业家协会利用其涵盖的企业多、涉及人数广的独特优势,围绕就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构建服务职工工作体系,特别是通过调研、评选、考核,确定一批社会培训机构作为工会职工技能培训基地,为下岗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和在职职工等群体提供技能培训,今年5月以来,就培训家政从业人员300多名,全部被本省的苏南及上海聘用,月薪6000元以上。(伏在江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