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区总“四个结合”提升帮扶工作实效
发布日期:2018-02-23 浏览次数:作者:gyqzgh 编辑: 审核:
去年以来,赣榆区总工会把职工帮扶服务、推进贫困职工脱贫工作摆上整体工作重要位置,坚持“四个结合”,创新机制,强化力度,拓展空间,唱好扶危济困常态化、长效化的“四季歌”。全年共投入资金220.4万元,让职工群众真实感受到了“娘家人”的温暖。
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通过举办报告会,观摩会等,组织脱贫工作成效显著和就业创业明星为广大专场报告会,让更多的困难职工从中受益。仅春节期间就组织这样规模的专场报告会6场、受众达3000多人。
扶贫与扶知相结合。针对不少困难职工文化水平低、技能素质差难以就业这一情况,区总多举措提升职工素质和技能。以区总工友职工学校为阵地,联系各类培训机构及社会力量,组织职工参加护理、月嫂、电焊等各种技能培训,为困难职工就业创造条件。仅月嫂全年培训1200余人,全部订单式到苏南及上海工作,月薪不低于6000元。
工会帮扶与社会救助相结合。主要表现在金秋助学活动中。为让困难家庭的大学生完成学业,经过各镇(园区)、机关单位、企业工会申报、区总登门核对,从申报的251人中,确定年度困难大学生178名,区总共发放助学金38万元。
为了提高金秋助学的实效,推动助学活动创新发展,实现帮扶工作社会化、常态化、长效化,区总在“金秋助学”活动中,做到“四个延伸”:助学队伍向社会延伸。加强与民政、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教育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与配合,借势借力,推动金秋助学工作“增资提质扩面”;受助对象向在校困难大学生延伸;助学向助业延伸。本着“关爱一个学生,扶助一个家庭”的理念,引导镇(园区)工会积极介绍困难大学生勤工俭学,利用暑期“打短工”。全区有近400名大学生在近三个月的假期从事家教、商贸流通等,每人得到5000元左右的报酬性收入;“金秋助学”向常年助学延伸。“六一”期间,对确定的200名单亲女职工和女农民工子女,每人发放助学金400元。春节前又为班庄小学30名孤独和单亲家庭子女送去冬衣。
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有针对性地为特困职工“输血”,重点做好节日帮扶、大病救助等。按照申报条件和要求,经过职工本人申请、单位工会审核、区总工会复核,确定年度特困职工246人,一般困难职工62人。区总在传统节日前夕,分别为他们发放困难补助1600元和600元;对患有癌症、白血病等10种重大疾病的48名职工、农民工,分批发放救助金11万元;拿出20万元,为城区所有环卫工人订制棉衣621件;为宋庄镇27名孤寡老人送去油、米、 鸡蛋等春节生活用品。
同时,为了巩固帮扶成果,区内各级工会还把做好失业、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就业创业扶持放在重要位置。全区共申报26个创业项目,经过论证,决定扶持18个项目,主要是电商和实体店;对28名创业缺少经费的回乡农民工,各镇工会还发挥群众工作优势,帮助协调贷款近300万元。 (伏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