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劳模创新工作室——亮点纷呈

发布日期:2019-04-17 浏览次数:作者:jygh 编辑: 审核:

陈敏,女,1991年入党,硕士,教授,江苏省职业教育“陈敏护理教学名师工作室”、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港城职教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连云港市“陈敏劳模创新工作室”、连云港市教育系统“五一巾帼标兵岗”领衔人,是一名“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优秀教育岗位引领者,所领衔的工作室扎实工作,不断创新,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为学校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为连云港市职业教育赢得一定的荣誉,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科研助推,创新技能大赛培训模式。为不断提升学生技能训练效果,工作室创新性采用延迟末端追加反馈联合反思性学习训练方法,促进追加反馈和反思性学习在护理技能大赛中的应用,充分发挥科研对大赛的促进作用,研究获得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立项(B/2014/06/042),该教学方法调动大赛选手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视频的反思式团队学习法提高选手评判性思维和应变能力;提高参赛选手的技术操作水平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尤其是分析能力和求知欲,采用评委多变、场地多变、事件多变等多源式心理脱敏抗压技术,把选手反复置于压力环境下、复杂环境中,磨练选手的心理素质,最终锻造出知识、技能和素养全优的高标杆的选手。工作室开展护理基本技能操作难度评价体系的研究,该研究2015年为全国高职高专立项课题(1516HLYJ008),通过护理基本技能操作难度评价体系,正确评价学生护理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成绩准确性,提升大赛成绩,为护理院校护理技能的培训提供一种新颖、有效的方法。研究让大赛指导科学高效;参赛与技能人才培养研究双促双进,研究与参赛双丰收,相关成果获得连云港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多名室内成员成为省市层面技能比赛评委。以工作室成员胡必梅为核心,以高杨,匡立娟为骨干的技能大赛金牌教练,指导的学生连续六年在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并有全国第一、全国第二和全国第三的好成绩。同时团队在2013年到2017年每二年一次全国中医护理技能大赛中分别取得一次全国第二、二次全国第一好成绩,工作室成员指导教师获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得到省、市领导高度评价。

立足岗位,专业建设出亮点。专业是学校发展的命脉,工作室团队深入研究职业教育内涵,立足培养技术技能型医药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作为专业带头人与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创新发展,专业成为五年制高职教育示范专业、江苏省课程改革专业实验点,在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水平评估、专业群建设、基地创建等多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早在2007年就在全省率先开展校院深度融合的“221”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得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工作室建设、发展理念和管理水平先进,有效促进学校护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创新。工作室营造共同研究和学习的氛围,坚持开展专题研究、教学改革、资源集结、经验凝炼等活动,推广研究成果和经验,充分发挥工作室骨干成员影响与作用,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提升年轻成员技能水平提升,不断丰富她们的教学经验,逐步形成教学特色,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崭露头角。

钻研业务,教学科研双丰收。作为领衔人陈敏同志一直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教学科研取得丰硕成果。领衔人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兼任江苏省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连云港市护理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连云港市护理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连云港市科技咨询专家库专家等十几项社会工作,作为课题主研人完成的项目有: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一项、江苏省卫生厅科技发展项目二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课题一项、江苏省第三批课改课题一项、连云港市科技局社会发展项目一项、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项目三项、校创新基金科研课题三项。研究成果获连云港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2009年以来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等国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杂志中第一作者发表文章八篇,一篇发表在《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WJG》上,影响因子2.081,并有多篇论文获卫生厅优秀卫生职教论文评比一等奖、江苏职业教育创意论坛一、二等奖等荣誉。主编书籍4本,2019年《基于HFMEA的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以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为例》获得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是连云港市唯一的一项获得省重点资助研究课题。

校院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连续十二年坚持护理人才与行业融合培养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以“真实的病人资源”和“真实的职业氛围”为核心要素的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在这一模式下开展在中医护理、妇儿护理、危急症护理等特色方向及领域特色护士的定向培养,,为连云港市乃至江苏省培养出优质的、特色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护理人才,创新性探索获得省、市认可,人才培养模式两次入编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案例。到目前,有7项市级以上相关课题研究,研究获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一工作在省内形成一定的影响,2017年江苏省教育厅官方微信之江苏教育发布以“半天病房  半天课堂”校院合作办学的连云港探索为题发表了工作室的的研究与探索历程。

教学示范,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外科护理》2012年为校级精品课程,2014年成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立项精品课程,2016年通过专家验收评审。课程建设按照“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双师型’教师为课程主导”的要求,充分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反映培养目标及专业学习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课程在建设与使用过程中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开展,为学校护理专业网络平台建设,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其它专业课程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2018工作室牵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六家学校外科护理教材编工作,教材目前已编写完成并付印,即将出版在全省内使用。

课堂为本,信息化教学成特色。工作室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创新,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以及信息化教学比赛的宣传推广工作。2012年12月,房德芳老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作品“听觉器官及其保护”获得教学设计类一等奖第一名,并在在闭幕式上代表全国选手展示本人作品,获得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高度评价。2014年10月,团队成员王晓慧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作品“与艾同行”获得教学设计类一等奖第一名;团队成员张岩的课堂教学“怦然心动”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得首届课堂教学类一等奖第一名,并在在闭幕式上代表全国选手展示作品,再获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好评。

作为教育工作者,工作室全体成员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拼搏之劲、挚爱之情写成了“优秀”二字,她们不会停下进取的步伐,我们有理由相信工作室明天将做的更好!(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