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工资集体协商 助推行业和谐发展

发布日期:2017-06-23 浏览次数:作者:mgb 编辑: 审核:

海州区总工会

 

【行业概况】

    海州区是连云港市中心城区,从事餐饮服务10人以上用人规模的中小企业有180余家,从业人员4600余人。2012年成立海州区餐饮行业协会,入会单位48家,职工2800余人,占全区餐饮从业人员的60.9%

    【协商背景】

    随着当前形势的发展,我市高档消费呈现下降的趋势,对餐饮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同时餐饮行业普遍存在用工紧张,流动性大,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对相关法律知识缺乏了解,维权意识不强的现象。为寻求餐饮业目前困境的出路,实现餐饮业的持续稳定发展,2014年初,区总工会和餐饮协会经多次会商,决定选择部分餐饮行业会员单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协商过程】

    1、摸底调查。今年3月份,区总工会印发了《海州城区餐饮服务业摸底调查表》,着手对区内所有餐饮企业进行摸底调查。根据企业用工规模(50人以上、25人以上、10人以上、10 人以下)、企业经营模式(酒店、排档、快餐等)等情况分门别类对职工工资收入、工资集体协商状况进行调查。

2、主体组建。在区总工会指导协调下,区餐饮行业组建了行业工会联合会,以便行业工资协商主体对称,有序协商。依法确定协商代表,由区总工会与行业内企业方推荐产生企业方协商代表,由餐饮行业工会联合会组织确定职工方代表。

3、商前沟通。区总工会、餐饮行业工会联合会和餐饮行业商会负责人在正式协商前根据事先调查摸底情况,就餐饮行业目前经济形势和经营状况、职工岗位和职工工资、职工诉求和工资协商重点等问题进行反复推敲、讨论和会商,初步达成了共识,为开展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奠定了基础。

4、正式协商。5月22日上午,海州区餐饮行业召开工资集体协商正式会议。海州区玉兰会馆等11家餐饮企业负责人和区餐饮行业工会联合会职工代表出席协商会议,就事先拟定的工资集体协商各项条款进行逐条讨论。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双方代表协商了2个多小时,就职工工资年增涨幅度、主要岗位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女职工特殊权益等重点条款达成了一致意见,签订了海州区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合同草案。

会后,将《海州区餐饮业工资集体合同(草案)》分送区行业内各企业负责人进行确认盖章。召开了海州区餐饮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海州区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合同》,正式文本由双方首席协商代表签字。合同文本送区人社局审查备案,并将生效的集体合同文本在行业各企业中进行了公布。

协商成效

1、2014年度,海州区餐饮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为9%

2、确定海州区餐饮行业最低工资标准为1600元;

3、企业管理人员、厨师、面点师、砧板、打荷、一线餐厅服务人员等主要岗位最低工资标准,各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在1600元——2500元幅度内,与企业工会经二次协商确定。

    4、各餐饮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参保率达100%

    【协商启示】

1、协商前注重方法策略。一是明确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根本目的,提高餐饮行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搭建起企业主与职工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大量分散的餐饮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二是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考虑职工切身利益,又通过协商促进餐饮业主依法经营,提高企业效益。

2、协商中保证程序规范。一是严格依据《集体合同规定》的程序要求,确保协商达成的工资集体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在形成工资集体合同文本过程中多次征求企业主和职工双方意见,逐字逐条进行解释,在达成初步共识的基础上,开展协商代表之间的正式协商。

3、协商内容要科学海州区餐饮企业职工75%以上是外来从业人员,在协商中坚持外地和本地员工一视同仁,实行同工同酬。二是只有针对餐饮企业劳动关系中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进行协商,才能达到有的放矢,商有成效。

专家点评】餐饮行业作为一个地区的服务性产业,具有点多、人杂、工种细、人员流动大等特点。协商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协商前的各项工作准备情况。细则事半功倍,粗则徒劳无功。怎样在众多规模不一,形式多样的餐饮服务业找到平衡点至关重要。(罗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