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解读——第一条

发布日期:2019-07-12 浏览次数:作者:bzb 编辑: 审核:

为什么要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了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健康素养是指一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完好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恰当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情绪稳定,行为有目的性,不放纵,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

社会适应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我们是否健康呢?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衡量自我健康有10个具体标志: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7.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洁,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中国的心理卫生专家们通过反复的调查与研究,确立了14条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标准:

一是,智力:智力正常;

二是,现实性:适应周围环境,能面对和接受现实;

三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协调;

四是,社会道德: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五是,社会角色功能:能有效行使社会角色的功能;

六是,自我认识:客观评价和要求自己;

七是,自我认识:自尊、自信、自我接纳

八是,主观体验:有安全感与幸福感;

九是,同情心和爱:具有同情心和爱心;

十是,情绪健康:心境愉快,情绪稳定;

十一是,意志健康:具有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

十二是,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心理行为与年龄相符;

十三是,自我实现: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十四是,人格完整和谐:人格健全,心理活动与行为方式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