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谁要检?怎么检?多少钱?

发布日期:2020-04-24 浏览次数:作者:lygzgh 编辑: 审核:

近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大规模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
那么,
究竟什么是核酸和抗体检测?
到底哪些人需要检测?
检测费用高不高?
……
这一系列问题,
成为网友讨论的热点。
一起来了解一下!

1、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到底是个啥?
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是目前针对新冠病毒常用的检测手段。
据新华社报道,核酸检测是一种“进行时”检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来检测病毒基因组中特定的核酸序列,从而判断被试者此刻是否感染了病毒。不少机构、医院称,采取咽拭子核酸检测,24小时内可出结果。
而抗体检测是“过去时”检测。人体感染病毒后会产生IgM或IgG抗体,检测血清中这些特异性抗体,可以判断被试者是否曾经感染病毒。抗体检测可作为已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补充。据报道,抗体检测大多在15-20分钟出结果。
΢��ͼƬ_20200424150138.jpg
△在江苏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病毒样本保存液产品。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2、为什么要开展大规模检测?
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疫情防控需要
当前,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仍然繁重。比如,个别地方发生聚集性疫情。对此,不仅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和检测,也要对可能接触到的人群进行检测。
再比如,无症状感染者备受关注。通过大规模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可以将无症状感染者尽早排查出来,迅速加以处置。
除了疫情需要,复产、复工、复学也需要。目前,部分地区要求,外地人员在住酒店、上飞机时,应持有7日内的核酸检测呈阴性的证明。
出于复工、出差、迁徙、住院等的特殊要求,很多人主动寻求检测,希望自身健康情况得到确认。
΢��ͼƬ_20200424150257.png
△4月21日,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疾控中心PCR实验室内,检测人员核对标本信息。进入复工复产复学阶段后,浙江长兴疾控中心PCR实验室迎来核酸检测高峰,技术人员24小时轮岗作业,为复工复产复学提供安全保障。新华社发(谭云俸 摄)
3、哪些人需要进行检测?
近来,个别地方再次发生了聚集性疫情及医院内交叉感染。很多人觉得,疫情有卷土重来的风险,应该给所有人都做核酸检测。
那么,核酸检测需要覆盖所有人吗?对此,专家表示,不需要!其实,采取核酸检测的目的,主要为了是发现早期感染者。同时,除了入境人员和隔离人员风险较高外,其他省区感染风险较低。因此,没有必要人人都做。
从疫情防控角度看,哪些人需要做核酸检测呢?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日前表示,来自境外、高风险区,以及有密切接触史的人,需要做核酸检测。
也就是说,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可能是检测的重点。
4、检测一次有效期多长?
如上所言,核酸检测可以检测被试者此刻是否感染了病毒。不能保障接下来不会传染新冠病毒。不过,为了便于操作,核酸检测结果也有一定有效期。目前来看,各地基本上将有效期设定为7天。
5、做一次核酸检测要花多少钱?

很多没有症状的小伙伴想要自费做一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贵吗?”“要花多少钱?”,成为最关心的话题。事实上,全国多地都已推出了自费核酸检测项目,并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了价格。

日前,省医保局、省卫健委发布《关于新增、完善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以下简称 " 通知 "),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等医疗服务项目,并确定了收费标准。
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包括总抗体、IgM、IgG)(编码 250403091)价格为 80 元 / 项;
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PCR 法)编码(250403092)价格为 240 元 / 次;
患者住院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收费最高不超过 480 元 / 人。
同时,完善超敏 C 反应蛋白测定(编码 250301017-c),将原方法学 " 荧光免疫法 " 修改为 " 各种免疫学方法 "。
通知要求,此次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均为最高指导价格,不得上浮。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为试行价格,试行期为一年,试行期间医保支付类别为 " 丙 " 类。

6、核酸检测分几步?
受疫情影响,不少人在复工开学之前还要先过“检测关”。这一关究竟要怎么过?
第一步,网上预约或挂号预约,并按时并排队进入筛查门诊。
第二步,采集人体分泌物。用鼻拭子或咽拭子,擦拭鼻腔或咽后壁及双侧咽扁桃体处。
第三步,医务人员留样。将拭子头浸入细胞保存液中,折断尾部后立即旋紧管盖。
第四步,将样本管放入密封袋中保存,并及时送进实验室进行核酸提取。
第五步,进行荧光PCR核酸检测,将提取物进行荧光PCR扩增反应。
全部步骤完成,被检测人就能得到检测结果了。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率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据科技日报报道,有相关专家表示,目前核酸试剂的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之所以会出现一些“假阴性”情况,与病人所处的感染阶段,以及取样环节是否操作到位等因素密切相关。

素材来源:经济日报、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