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推进产改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23-02-15 浏览次数:作者:赣榆区总工会 编辑:伏在江 审核:伏在江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开展以来,赣榆区立足区域实际,坚持政治引领,典型引路,工作中把握“五度”,既取得了成效,也积累了经验,达到了试验田“结果”,大地“开花”,工作亮点纷呈,部分经验做法得到了省市产改领导机构和媒体的肯定和关注。
思想引领有高度。全区各级工会持续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围绕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产业工人喜闻乐见的活动,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报告团进企业宣讲,受众面广、覆盖职工多。大力弘扬劳模等“三个精神”,组建赣榆工会劳模事迹宣讲团进企业。江苏镔鑫公司党建品牌产改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为产改的顺利开展夯实了思想基础。
素质提升有力度。深化“建功新时代主力军行动”,广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组织产业工人岗位建功;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评估激励机制,发挥全国劳模刘二伟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平台作用,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发明创造;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与区人社局、中专校以及有培训资质的社会组织联手,培训岗位急需人才2800多人。新海石化《打通“双通道”助力产业工人成长》被全总推广。
服务精准有温度。健全了党政主导的维权服务机制,保障产业工人合法权益。深入开展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的群众性劳动保护工作,让职工既生产又安全。举办多场线上线下招聘会,为2300多人实现就业。切实担当“娘家人”的职责,帮助职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疫情期间为企业工人和货车司机送防疫“大礼包”;协调社区等举办暑期少儿托管班,以解决职工孩子看护难;组织大龄职工情感交友联谊活动,为50多名大龄职工“脱单”。
助力产改有亮度。赣榆是首批被省列入社会组织助力产改的县区。一年里,区总坚持政治引领和示范带动,善于发挥社会组织各自优势,在助力产改中发挥的较好作用。第一是开展技能培训,壮大产业工人队伍。以移动电商协会为主导,区家政协会等组织协调配合,举办了17期培训班、近2000人参训,有近1500人从事了与培训内容相关的行业就业。区移动电商协会申报的《“就业架桥”服务职工项目》,获得2022年度全国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服务职工优秀项目。第二是强化权益维护,为社会组织助力产改“护航”。区总通过购买服务,委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等,组成职工法律服务志愿团,进企业、进港口宣讲;协调律师所与社会组织结对,及时维护职工权益;举办“携手防疫·共克时艰”7期线上职工维权知识讲座,受众职工7400余人次。第三是提供精准服务,增强产业工人获得感幸福感。通过招募至善社工、心理咨询师协会志愿者组建团队,在全市首创实施“幸福护航——职工婚姻家庭辅导项目”,为职工进行婚姻家庭辅导,共接待3536个职工家庭,对前来办理离婚手续的职工实施婚姻疏导,调解成功2475对夫妻,形成品牌效应。
产改宣传有广度。一篇《我也是新时代产业工人啦!》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同时又被《学习强国》平台、《人民日报》网刊发。从浏览媒体情况看,反映赣榆产改在各级工会媒体信息量较大,在《工人日报》《江苏工人报》等见报30余篇,其中不少还带有前瞻性、导向性,有的是产改一线总结提炼出来的,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
(伏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