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区高公岛街道让理论宣讲“活”起来
发布日期:2023-03-30 浏览次数:作者:管文靖 张立扬 编辑:连云区总工会 审核:连云区总工会
基层理论宣讲是打通党的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是推动党的理论入脑入心、落地生根的重要方式。高公岛街道通过培育宣讲队伍、优化宣讲内容、丰富宣讲方式,使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具温度。
培育宣讲队伍,夯实理论宣讲工作基础。吸纳能宣讲、乐分享的党员群众加入“‘微’‘微’道来”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和“新时代 新思‘享’”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建立以“讲、学、评、行”为核心内容的理论宣讲工作制度,明确宣讲信息实时共享、宣讲人员定期培训、宣讲目标量化管理、宣讲成效及时转化,搭建“人人讲、大家评、推动行”闭环学习体系,以制度引导促进理论宣讲工作规范化。借助“海上红帆”“山中红院”“龙凤树”“皇古洞”等党性教育阵地,组织理论宣讲成员围绕同一主题互讲互评、互学互鉴,发挥“百姓名嘴”打快板、唱小戏、跳渔舞等特长,手把手、面对面传授渔俗技艺,让理论宣讲既能“通天线”,又能“接地气”,培育一支懂理论、懂群众、会宣讲的“两懂一会”基层理论宣讲队伍。
优化宣讲内容,丰富理论宣讲产品供给。组织理论宣讲志愿者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分类采集不同群体的意见建议,找准理论宣讲与群众需求的契合点,“集中备课”并制作“理论宣讲需求菜单”,以菜单式“双向选学”的方式满足基层需求。构建“领导干部带头讲、理论专家系统讲、百姓名嘴分众讲、先进典型示范讲、网络媒体立体讲、渔家号子灵活讲”宣讲格局,把理论宣讲与发展实践有机联系起来,推动宣讲入耳入心,使理论宣讲实现精准供给。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员的要求,同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讲方式,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分层化理论宣讲,打造“会场讲+线上讲+门口讲+景区讲”相结合的“多维宣讲课堂”,及时“添油加料”,把“枯燥”的文本转化成“有趣”的内容,确保理论宣讲覆盖率100%。
丰富宣讲方式,助力理论宣讲品牌建设。邀请共建单位市委党史工办,定期在羊山岛博物馆、凰窝景区、柳河“三棵树”党性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进海岛”活动,通过课堂讲解、微型话剧、情景朗诵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讲好传承红色基因的“高公岛故事”。将理论宣讲与文艺精品创作结合起来,把理论主题谱上曲目、把发展的成就编成美丽故事、把身边的典型搬上舞台,编排创作一系列“理论+故事”“理论+文艺”主题作品。充分利用抖音直播平台,采取“抖音+书记讲党课”“抖音+全民阅读”“抖音+技能培训”“抖音+政策宣传”等新方式,将理论宣讲搬到线上,把博大精深的理论“讲透”“讲薄”,真正做到理论宣讲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