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风采│张立祥:夙夜在公 服务为民

发布日期:2025-05-19 浏览次数:作者:连云区总工会 编辑:连云区总工会 审核:连云区总工会

微信截图_20250519163109.png

张立祥,高公岛街道黄窝村党支部书记,扎根基层30余年,2012年获评“市劳模”,2016年获评“省劳模”,并在区工会的帮助下,先后建立“张立祥劳模工作室”和“张立祥劳模服务站”。依托“劳模”平台将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和生产一线的致富能手凝聚在一起,利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服务”的新模式,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用实干担当践行着劳模风采。

直面困境,敢于突破

黄窝村原本是个靠捕鱼为生的传统贫困渔村,张立祥当选村支书后,立志带民共同致富。他南下北上、风餐露宿,深入浙江、山东渔村考察,学习渔村发展经济的新思路和致富项目。成立了“连云港市高公岛黄窝捕捞养殖公司”,将一家一户零散作业的捕捞村民凝聚到一起,利用公司这一平台向政府申请养殖海域使用权证,然后分配到各户,做到每户都有一块养殖创业的“责任田”;为了找到最适合本地养殖的项目和品种,张立祥先后引进牡蛎、贻贝、江蓠、羊栖菜等新品种试养,经过多次试验,最终选定紫菜插杆式养殖作为全村致富的项目;为引领村民转产,他用自家房屋抵押贷款30万,带头与村内困难户结对,率先养殖100亩紫菜做示范并取得成功,仅用三年时间便带领全体村民弃捕转养;为了扩大紫菜养殖规模,他带头试用和推广紫菜玻璃钢插杆,将紫菜养殖面积向深海扩大3倍;为了增加村民收入,他带头运用当地条斑紫菜工具养殖南方坛紫菜,将紫菜养殖由一季变为两季,使村民收入翻了一番;他在解决全村劳动力就业的同时,每年还能吸纳45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在张立祥不懈努力和拼搏下,黄窝村一跃成为全市知名的紫菜养殖专业村、富裕村。

立足特色,善于创新

为了做大做强渔村特色经济,张立祥依托“劳模工作室”真抓实干,带领村民先后投入1100余万元建码头、造船台、创办生产资料服务区,并抓住紫菜供大于求的契机,果断决策投资600余万元新建村集体紫菜加工厂,如今每年能为村集体创收700余万元,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支柱项目;他依托“劳模服务站”创新服务,一面结合海上成功养殖经验,邀请养殖能手现场教学;一面针对新技术新品种,邀请科研院所专家讲授理论知识,成功带领本村65户89名村民走上紫菜养殖、加工致富路。“张立祥劳模工作室”被评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在他的服务帮带下,黄窝村紫菜养殖规模超过3.4万亩,紫菜加工生产线达到36条,创建了以近海养殖为支柱产业的新型渔村经济。黄窝村也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挖掘资源,勇于开拓

为了充分发挥劳模的主观能动性,张立祥将三产服务业定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他深度挖掘本村资源,结合村内特有的山海相依自然风貌,开发“黄窝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发展民宿、渔家乐等服务项目。首先他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切实践行“两山理论”,精心打造“村中景、景中村”美好愿景。近年来先后投入1350余万元,实施道路拓宽、广场扩建、涧沟治理、户厕改造、污水处理、燃气入户、自来水普及、民居出新、村庄绿化等九大类近百项工程,美化了村庄环境,把昔日的小渔村建设成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其次积极投资开发“黄窝美丽乡村游”项目,成立黄窝旅游实业公司,先后投入1500余万元打造“黄窝景区”,在已有景观的基础上建成“凤仪广场”、“涧潭水系”、“雪道禅韵”、“森林公园”等新景点,并成功获批“国家级AAA景区”。现在,黄窝景区已逐步成为全市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受到广大游客一致好评;第三积极探索渔家民宿、海洋牧场等休闲渔业项目,现已投入800余万元打造“凤凰山居”特色民宿,并组建渔民合作社开发渔家乐等休闲项目,最大程度提升游客粘性和重游率,凝心聚力共谋乡村振兴发展。(供稿:高公岛街道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