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区“三心”打造海上“工会枫桥经验”
发布日期:2025-05-29 浏览次数:作者:赣榆区总工会 编辑:伏在江 审核:赣榆区总工会
赣榆区东临黄海,作为海洋渔业县区,拥有海岸线62.5公里,海上捕捞渔船1480余条,占全省三分之一。2024年7月成立区船员工会,6个沿海镇也相继成立了船员工会,1.6万名从业船员全部加入了工会组织。
针对渔船数量多、外地船员多、劳动强度大、海上事故时有发生、船员与船主之间常有劳资纠纷等问题,船员工会通过前移关口、矛盾调处和精准服务等措施,积极探索“小纠纷不下船、大纠纷不出码头”的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工会新实践。有效减少了船东与船员、船员与船员,以及船员与后方家庭之间的矛盾。
一是关口前移树信心。船员工会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提高船员的收入,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工会利用春节及伏季休渔期,组织召开一至两次职工代表大会,由工会代表职工与镇渔业公司签订集体合同,通过集体协商确定船员的工资标准下限。每条渔船的船东再与本船的船员签订本船工资集体合同,第二个合同的工资不得低于第一个合同确定的数额。今年初,在渔船出海前,以上各类合同均签订完毕,船员的人均月工资比2024年提高了1100元。不少船东还设立鼓励奖,优秀船员可以获得一次性文明守法安全奖5000元。
二是“船长调解”促安心。为适应海事纠纷时有发生的情况,这个区的青口镇下口村船员工会争取上海海事法院、南京海事法院的支持,在村船员工会里设立了涉渔矛盾一站式解纷中心,聘请一批在当地人品好、威望高的老船长、老船工为调解员,同时引入法官、律师等力量,为全区的船员和船东提供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调解服务。即使渔船在海上作业过程中发生纠纷,调解员都能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调解,待船停泊码头时再进行现场调处,被人们亲切地誉为“老船长调解”。
据统计,去年以来,涉渔矛盾一站式解纷中心共登记各类纠纷122起,已调处结案106起,涉案标的3000多万元,没有一例因调解不合理而诉至法院。
三是精准服务解忧心。中介机构介绍是渔船招聘从业人员的主要途径,为减少和杜绝黑中介牟利行骗现象,区船员工会积极争取区人社局的支持,设立“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由服务站对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建立完整的档案,推动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服务站设立以来,已为船主介绍320名合格船员,促进了行业人员队伍的稳定。
船员工会还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实施“爱心帮扶工程”,为船员实时提供海上信息发布、危险求救、法律咨询、技能培训、文体活动、老幼照顾等全方位服务,帮助船员解决子女照顾、岗位培训等各种难题166个。(伏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