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解决职工烦“薪”事
发布日期:2024-05-17 浏览次数:作者:工投 宋云 编辑:工投 宋云 审核:卢同根
[协商背景]
连云港市工业投资集团供电工程分公司成立于2004年,现有会员147人,是一家集配电工程安装施工、高低配电设备及线路维护、电气设备及安全工器具试验等产业一体化综合业务的服务公司。近年来,该公司针对新形势下电力体制改革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稳定、职工普遍关注的薪酬及职工福利等问题,公司工会开展职工代表座谈、深入基层走访了解,大多数职工希望工资增长幅度再大点。针对此问题,公司工会积极运用集体协商机制,处理好企业职工权益保障问题,让职工共享企业的发展成果。开展了集体协商,进一步落实了职工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稳定了企业劳动关系,促进了企业和谐稳定的转型发展。
[协商过程]
一、精心开展调研,精准协商议事。为保证工资集体协商的质量,公司成立了集体协商小组,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并组织职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为了准确掌握职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广泛征求职工对工资分配、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意见和诉求,并组织职工对所提意见建议进行讨论,确定协商内容和重点。
二、依法依规,产生协商代表。公司工会通过工会小组推荐并选举了5名职工方代表。协商前,为了集体协商效果,工会组织代表们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帮助他们熟悉并掌握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方法和技巧,为成功协商打好基础。
三、理清思路,形成协商草案。工会通过召开座谈会充分掌握企业与职工意见和要求,并形成涉及劳动报酬、工资、福利和劳动保护安全等五项议题,并在协商会议前正式向企业提出要约。公司方指定协商代表5人,双方在进行沟通与探讨的基础上,由公司行政负责起草,按照工资集体协商的有关规定,在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调研、分析、测算的基础上起草协定草案。在起草协定过程中,工会先后多次召开职工代表参加座谈会,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在与公司进行磋商中,针对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标准、工资增长幅度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反复讨论、修改,形成共识,先解决企业与职工亟待解决的问题,把握核心,形成涉及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和劳动安全保护等议题,形成协商文本草案并进行公示。
四、依法协商,切实履约。2024年1月25日,双方协商代表召开协商会议。在协商会上,职工方首席协商代表李平,逐一对合同文本进行宣读,并代表职工方建议“2024年一线职工工资在2023年增长比例4.3%的基础上,增长至5%”。公司方,“鉴于供电公司面临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供电线路大量拆除导致电量严重萎缩,无法确定增长比例,但面对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机遇,在保基本的同时我们需要寻求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增长要求,我方会高度重视,将用心用力解决,努力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双方几轮拉锯战后,最终将增幅定在了不低于5%,双方达成一致意见。2024年1月29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以举手表决的方式审议通过《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合同》《集体合同》,并在会上正式签约。
[协商成效]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企业劳资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实现劳资双赢的需要,也是广大工薪阶层的劳动者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的现实体现。
一是企业的劳动关系日益和谐稳定。通过集体协商,架起公司和职工双方的沟通桥梁,公司能够有效地回应职工的诉求,职工能够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发展规划,集体协商让企业和职工能够坐在一起,面对面沟通,增加相互间的尊重与理解。
二是切实维护了职工的权益,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实行,使职工直接参与了企业分配,充分享受到了企业发展的成果,这对于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关切度,理顺企业劳动关系,建立企业职工利益共同体,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是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集体协商使职工的民主权利得到了落实,进一步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职工关心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程度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劳资双方相互了解,相互包容,职工与企业就是鱼水关系,没企业职工就无处就业,无职工企业就不会产生效益。
四是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使职工认识到了工资收入的增长是建立在提高企业效益的基础上,企业有了效益,职工的工资收入才会提高,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宋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