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一份在全国推广的合同

发布日期:2024-05-17 浏览次数:作者:卢同根 编辑:卢同根 审核:卢同根

近年来,全国集体协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各基层企业要约应约更加主动、协商程序更讲民主、合法审查更加规范、职工监督更加自觉。特别是从2023年5月1日起,我省出台了《江苏省集体协商条例》,多层次多元化的集体协商格局基本形成。之所以有今天这样一个良好的集体协商氛围,缘自台北盐场的一份共保合同。它既是全国民主管理的一次创新实践,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民主管理取得的实际成效。

1987年,江苏省台北盐场在企业内部首先推行共保合同制度,它有五大特色:

一是一人承包千人保形成了合力。

共保合同宛如一片情,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一个竞赛、竞争、进步的比学赶超的热烈气氛在该场逐步形成。共保合同把场长目标变为全体职工共保的目标,把场长承包风险变为全体职工共担的风险,使承包责任制建立在职工自觉支持、同心共干的基础上,建立起经营者与生产者平等、合作、相互依存的社会主义企业新型的内部关系。形成了“千斤担子千人挑,千人为场长保目标”的竞赛局面。时任场长陈先浩深有体会地说:“场长负责制,不是个人所有制。广大职工是场长实现承包经营目标的靠山和力量源泉。共保合同网络了几千名职工伸出肩膀为我挑担子,何乐而不为呢?”

广大职工仅三年间,就提出合理化建议8800多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塔山工区一组和开太工区六组为解决其它单元塑池缺卤困难,分别送300、200立方饱和卤水给相邻单元产盐,而自己少得奖金上千元,体现了目标共保利益共同的闪光之处。

二是两个地位相统一形成了责任。

共保合同激起了一股劲,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在复杂商品市场竞争中,必须确立场长的中心地位,以便使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场长要想企业高效率地运转和具有高度的适应,又必须充分发挥职工主人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共保合同使场长和职工在企业生存发展的共同目标基础上统一起来,调动两个积极性,发挥经营者和劳动者两个作用。实行共保合同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共保合同中规定了职工为维护场长中心地位的“四个服从”,场长为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四个树立”,妥善地处理了场长中心地位和职工主人翁地位的两个地位相统一的关系,职工以主人翁责任感一心向着企业,以场为家,提出“场有成绩我光荣,场有问题我有责,场有重担我抢挑,场有困难我克服”。并制定了爱党、爱场、爱岗、爱本职的“四爱”守则,取得了三年三抗灾,三年跨三步的好成绩。

三是三心联结形成了同心。

共保合同联结了三颗心,增强了企业的战斗力。共保合同是联结党政工三者关系的纽带,使核心、中心、民心联结为一心。首先,共保合同的目标,就是企业党政工组织的共同目标。其次,共保合同包含了三者的政治、经济利益,只有促进共保合同的实现,三者的各自利益才能实现。在共保合同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互相支持,同甘共苦,密切了关系,加强了理解,促进了三者的联结。如党委对行政的“四支持”,即支持场长正确决策;支持场长正确指挥;支持场长行使法定职权;支持场长依法按章处罚违纪职工。党委对工会的“四保障”,即保障工会依法按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保障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保障职代会依法行使“五权”;保障落实三级民主管理网络。又如场长对党委的“四确保”,即确保党委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领导地位;确保党委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地位;确保每季向党委汇报一次生产经营工作和听取党委对行政改进工作意见;确保党委的保证监督职能和党建目标措施的实施。场长对工会“四做到”,即做到同工会组织密切配合,互相尊重,协作支持;做到支持职代会依法行使“五项职权”;做到带头执行职代会决议;做到支持工会依法按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再如工会对党委的“四坚持”,即坚持在党委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坚持在处理重大问题时向党委的请示回报制度;坚持按场制定的党政工议事规则办事;坚持紧密配合党委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工会特殊学校的作用。工会对场长的“四维护”,即维护场长的正确决策;维护场长正确指挥权威;维护场长依法规、按程序处理犯错误的职工;维护企业有效的改革措施。由于三方在行动上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团结战斗,紧密配合,达到了党政工三把号,同吹共保一个调,使党政工关系进一步得到协调和加强。

四是四方利益形成了共承。

共保合同突出了“共承”,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共保合同不仅协调了国家、企业、经营者和职工个人四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又明确了党政工负责人和职工群众的四方面利险奖罚规定,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从台北盐场实行共保合同实践看,党政工和职工群众四方共保责任中主要突出了“六共”,即共保承包目标;共享利益分配;共承风险责任;共尽主人职责;共施各自职能;共振企业宏图,紧紧把党、政、工负责人和职工个人四方利险联系起来,形成了利益共同,命运共同,目标共同。

从内部分配公开合理看。对场长的分配年底由职代会评议上报给上级主管单位审批;对一线职工的分配实行吨盐单价结算,多产多得;对一线管理人员的分配与产量多少挂钩;对机关管理人员的分配参照执行。

从企业实现全面发展看。原盐生产提前两年跨进1990年,被全国轻工业工会和中国盐业总公司授予“双增双节”先进集体;省政府授予先进企业;场党委被轻工业部授予“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场工会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从缓解企业资金困难的行动来看。1989年,广大职工为解决企业“四难一紧”开展“两全一保”活动。即开展全员立功竞赛,实行全员利险承包,确保合同目标实现。每个职工以200元、400元、600元、900元的档次,以4%低利息计算,作为保场长目标利险金,计缴利险金70多万元,两年按场长目标、利险规定的实际考核,企业为职工还本付息。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都和企业的利益直接挂起钩来。

从同企业共担风险的实际行动来看。当时几年台北场年年遭受自然灾害,1987、1988、1989三年经济损失分别为102.93、74.6、1160.36万元。但不管那一次灾害,损失多么严重,广大职工首先想到的都不是“完了”,而是“拼了”,在职的、退休的、机关的、一线的、二线的,全员上阵,抗灾自救,主人翁精神也在斗争中得到了升华。

从企业对职工生活福利设施目标的改善情况来看。职工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企业投资近七百万元,为职工办了三十二件实事。

五是“五项职权”落实达到了目的。

共保合同落实了主人公地位,增强了企业的振兴力。共保合同把场长行政指挥权力、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力和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保证监督作用统一起来,共同组成企业的领导体制。把职代会的“五项职权”落到了实处。一是建立一年两次职代会、工区职工大会和班组由职工直接参加的民主管理的制度;二是建立了党政工议事规则;三是建立和健全了贯彻《职代会条例》的实施细则;四是明确了在职代会闭会期间,由场工会召集由各职工代表团长参加联席会审议、决定的重大问题和程序;五是建立了党政工负责同志对职工来信来访民主接待日制度;六是建立了有五分之二职工代表参加的企业管理委员会;七是建立了一年一次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八是建立了评选“职工之友”和评选优秀职工代表的制度;九是建立了职工代表民主咨询会、恳谈会、场情发布会、献策献计会制度;十是建立职工代表巡视员、联络员“两员”活动制度,规定了“两员”的职权和活动方法。

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使职工主人翁地位进一步得到提高,使职代会“五权”落到了实处,使职工意识到政治上有地位,管理上有席位,使用上有职位。广大干群同舟共济,党政工协调作战,做到心思用在关心企业振兴上;眼睛盯在建立企业利益共同体上;精神花在生产工作上;功夫用在各级班子配备上;劲头使在共保合同上。

共保合同得了时任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的首肯,决定在全国大力推广,并逐步演变成今天的集体合同。共保合同之所以取得效应,从形式上讲取决于党政工扮演的角色合理,场长民主管理,党委监督中正,工会积极参与。从内客上说突出“共保”,职工保证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场长保证职工收入的增加,做到了真正的“双赢”。

(作者系研究员、连云港市总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